農委會花蓮農改場與亞太糧肥中心、林務局、林試所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於9月(17-18)兩日在花蓮農改場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推動里山倡議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增進人類福祉」國際研討會,農委會黃金城副主委親臨現場予以支持,並強調如何維持人類生計同時兼顧環境永續,是近年來全球急需尋找的答案。我國農業單位一直各盡其力實踐「里山倡議」的精神,例如國內相關單位相繼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與聯合國合作發展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社會模式,輔導農民友善耕作,保育如石虎、水雉、臺灣藍鵲、黑鳶、臺灣白魚等生物;推動水梯田及劣化地生態復育工作,恢復舊有灌溉水路及田埂,保存水梯田與埤圳濕地生態環境,相關努力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開幕式由農委會黃副主委金城致詞,其表示里山精神對農業而言,主要是指在生產之餘,同時也須維持生物多樣性,這是我們不能推卸的責任。經常與山林為伍的他心有感慨,表示臺灣雲豹已經消失,我們不能再讓其他生物繼續消失,這是每個臺灣人都應關心的議題,我們不能完全的追求農業效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更為重要,這樣才能夠永續經營。
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同樣認為,在生產過程中別遺忘生態,才能讓農業永續;例如花蓮豐濱鄉的新社、復興部落,有20多個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共同組織「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多元權益關係人平臺」,一起推動部落及周遭環境的改善,不僅增加族人收入,就連大海都變得乾淨,部落因此被外界看見,這是一個善的循環。研討會安排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秘書處姚盈芳博士,以及建立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路(TPSI)的李光中副教授發表兩場重要的專題演講,同時也召開政策論壇,有來自國內外政策、永續農業、生態、林業、經濟產業等領域的7位與談人,共同討論目前里山倡議執行時遇到的經濟、文化、政策等議題,並提出具建設性的因應對策。除此之外,還有來自亞太地區包括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及泰國等實際參與成功個案的講者,分享各國推動里山倡議計畫、改善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相關政策的經驗。
贊助廣告此次研討會主要有四大主題,分別為知識強化、政策與能力建構、各國實際案例分享,以及政策論壇,希望能將傳統生態技術系統及相關的現代科技結合,應用在里山實際案例中;並藉由分享各國實際案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讓永續生產結合美好環境,在臺灣隨處可見。
編輯:Joann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 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 Twitter上關注我們 LINE@(@lohascity)來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