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會」(APA)在2017年將「生態焦慮症」定義為「對環境厄運的長期恐懼」。三年後,我們將看到患者人數激增。
2019年,氣候危機成為世界議程的高潮。我們在這裡僅列出幾個關鍵「數據點」(data points):世界各地數百萬學生參加#FridayForFuture罷工,這位率領運動的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青年環保鬥市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Time Person of the Year)。超過11,000名科學家正式宣布「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該詞並被《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y)選定為年度詞彙。根據已發布的報告,每年將有20億人遭受「海岸災害」(coastal disaster),而世界溫度剛剛打破了有史以來連續5年的最熱記錄。
有鑑於這些現象,再加上政府和企業無所作為且沒有停止的跡象,預估2020年將會出現創紀錄的生態焦慮症人數,也就不足為奇了。也許我們其中的許多人將會開始每天都感到這種焦慮。人類去年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提高,因此2020年全球議程將出現焦慮驅動的策略來因應這些氣候危機緊迫性,而我們每天的談話內容將被對未來更直接的憂慮所佔據。
另一方面,它並不是個空洞詞彙和令人擔憂的想法。我們全心全意地相信,普遍的焦慮將團結各個社區,為彼此提供所需的情緒穩定性,來幫助因應這個看似無望全球災難所帶來的壓力。最終,這將使世界(從政府到企業和個人)更願意團結起來,共同為氣候採取行動。無論如何,這是我們的希望。
編譯:方秀芬
原文由 greenqueen發表,附上原文連結。※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主。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