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上半,開始於英國,以1738年紡織機飛梭號為標誌的工業革命,迅速的由西北歐國家,推展至全球,使科學技術快步進步,物質文明不斷躍昇。再加上資本主義的興起,兩者相互推波助瀾的結果,促成了西方社會,乃至於全世界的現代化。
在此近300年波瀾壯濶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支配性的社會典範,主宰著人類的前途;這個優勢的,可以說是無堅不摧的社會典範,就是卡頓(W. R. Cattoun, Jr. )和唐拉普(R. E. Dunlap)所說的「知性的西方世界觀」。
4要素建構西方世界觀
這一套社會典範,分析其內涵,主要有四個基本要素。
一、認為人類在本質上和受其統轄的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有著絕對明顯的差別。
二、人類因為優異於其他生物,而為天地間萬物的主宰,更由而是人類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因此,有權選擇自己命運的目標,和達成此一目標的種種必要手段。
三、人類所主宰的這個世界,是廣闊無垠的,因而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無界限的宏大機會。
四、人類的歷史是文明進化史,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適當的答案,都有妥善的解決辦法;而進化是不可逆的,因之,文明的進展是既不可能,也不會停止向前進展的。
科技進展 崇尚成長
科技的快速進展,改善了生產工具,新的發明不斷的出現,機器增強人類的生產力,運輸與通訊的進步,擴大了人員與貨物的流通,發展出新型態的組織與經營方式。基督文明,以勤懇勞動增加生產,創造財富,彰顯人的價值,使資本主義有了深刻的內涵和積極向上的動力。地理上的大發現,開拓了無限的廣大新邊疆,益覺天地之廣濶,資源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再加上達爾文進化論的鼓吹,使人自覺,低等的生物,會演化成高等的生物,是經由優勝劣敗的天演淘汰進行的,這個過程是單向的,也是不可逆的。
近三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資本主義、基督文明與進化論,相互作用的結果,讓人類覺得世界無限的廣濶,資源無窮無盡,貧窮變成富裕,社會進步,人生豐富,一切都會繼續向前,不會後退,只要努力追求,好還要更好。這種世界觀,不但是西方社會的,也是所有朝向西方社會轉變的其他社會的共同信仰,形成凡事以成長為尚的發展主義。
市場機制是雙面刃
基於發展主義的這種信仰,其一切思維決策,都隱含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認為經濟發展是達到富裕生活目的必要手段,因此經濟發展便成為所有公共政策的支配性目標,具有排除一切衝突目標的優先性。認為科技進步是社會由貧變富的主力,因此必須提升科技水準;當其作用於自然界時,所產生的物理性與社會性風險,既然無可避免,自當適度容忍。
尤其要指出的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由於有一套按個人貢獻,包含知識、技術、創意、努力在內的貢獻大小,來給與獎賞報酬。
當這一套制度運行良好時,必然越來越富;反之,採齊頭平等方式時,一定越來越窮。發展主義一再的告誡,不要企圖以計畫方式管制經濟活動,只要採行市場機制,讓一切社會資源由競爭市場中取得, 即可使個人資財極大化,市場就自然運作良好。既然市場能夠良好運作,今日就比昨日好,未來必然比現在好;所以發展主義主張,別總把對未來世代的關切放在嘴上。
發展主義發展至今已經根深柢固,雖然人類已開始覺醒到,他是今天環境問題的根源,也是人類永續生存的最大阻礙,可是要人類揚棄這種典範性的想法,還有很長且坎坷的路要走。
資料來源:有機誌 MAR.2009-No.28
作者:柴松林
一九三四年生,法國國立高等研究院統計學博士。
歷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環境基金會董事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現職: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灣觀光學院董事長、人間福報總主筆、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乾淨選舉全國推行委員會會長、中華民國少數族群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新移民研究學會理事長等公益組織負責人。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