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雞飯誕生地 新加坡牛車水 華人街

新加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相同的華人文化卻因為不同的時空背景,被塑造成一種超時空的風土民情。以主觀來說,新加坡可能是一個比你想像更接近中國傳統的地方。以客觀來說,以小小的彈丸之地卻要包容多元亞洲文化,必定需要寬廣的融合氣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人街,這裡展現了飲食、建築、文化信仰的面貌。

新加坡牛車水(Chinatown)其實就是中國城,早期來自中國鄰近福建的移民,在新加坡開通港口貿易後,紛紛選擇到「牛車水」落腳,由於早期淡水取水不易,大家都會拉著牛車來古井運水,這就是「牛車水」名字的由來。當年的此地必非如此繁華,只是一個背山面海的小漁村,沿著海岸線現在往內地延伸,如今新加坡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牛車水的重要性功不可沒。

天然資源貧乏的新加玻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就是貿易,絡繹不絕的港口和商貿,必須要餵飽大量人口的肚子,加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必定有數不清的美食,因此食物成為新加坡文化中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其中各大熟食中心,是名副其實的美食街,有點像是室內的美食聚集市場,看似簡單但卻隱藏了不少國民美食。例如經過米其林認證的”了凡油雞”,被譽稱為是最便宜的米其林料理。

「牛車水大廈(Chinatown Complex)」,和麥士威美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相似,主要是販賣新加坡民生用品的地方,有超值的電子產品,許多超值划算的折扣化妝品、衣飾等,想挖好康來這邊準沒錯。二樓則有熟食中心,在此可以融入新加坡華人的生活日常。

喜歡體驗新加坡道地美食的話,建議捨棄高級餐廳,選擇平價的熟食中心,除了老巴剎美食廣場外,最有名的熟食中心就屬「麥士威美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了。裡面推薦必吃的有天天海南雞飯、潮州魚粥、金華魚片米粉、老伴豆花、真真粥品、福順錦記燒臘麵家等等。

牛車水主要是以中國料理為主,但也足以品嘗所有新加坡的南洋特色美味。為了讓人們對文化更有歸屬感,新加坡政府有意識地改良傳統美食,將中華料理融合其他異國美食,例如印尼、印度、馬來西亞等料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南雞飯,意義如同台灣的滷肉飯,親切的國民美食能喚起游子對家鄉的美好記憶。

牛車水吃飯加逛街大概需要兩個小時,最簡單的方式是從地鐵「牛車水站」出來,跟著人潮一路沿著小巷弄逛到安祥路。新加坡很小但充滿濃濃的南洋文化風情,在建築與文化信仰上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傳統特色。當地政府有意識地保留傳統建築,改建成為符合現代功能的小店鋪。雖然已經進入城市更新的時代,但當地依然保留著過去的建築特色,從前牛車水居住著大量密集的中國人,而中國統建築也多數被沿襲遺留,新舊輝映成為一種時尚。

除了美食,中國工藝品與南北貨都可以在這裡看見蹤影。大型華人購物商場裕華國貨,原本只是一家小雜貨店,販售著各種中藥材,藥膏等,如今被香港知名百貨集團接手,專門銷售產地為大中華地區以及東亞其他國家的進口商品。這裡有道地的中國商品,如茶業、藥材、古董、旗袍等。

牛車水附近也有許多商場值得一逛,唐城坊(Chinatown Point)、珍珠坊(People’s Park Complex)、牛車水大廈(Chinatown Complex)等都是觀光客必打卡的景點。整條街除了各式中式餐廳、中國風紀念品,也少不了各種中華文化藝術,還蠻值得一逛。珍珠坊這座通體黃綠顏色的建築,裡面也有很多美食。珍珠坊大門外面,地鐵站出口之間有很多熟食攤,幾乎所有中國小吃都可以在此找到。

牛車水每到夜晚,就像夜市般熱鬧,晚上想喝一杯,則可以到客納街(Club Street),許多時尚酒吧都聚集於此。這裡有許多獨立精緻的個性小店,推薦喜歡時尚風味的旅客,可以前往逛逛小酌。找一個夜店放鬆歇息,讓牛車水之行更加完整。

文:林珮芸

林珮芸,筆名@simple,有機誌、綠雜誌/綠建築(臺北)八年專欄作者;有機會網、生態分子(北京)特約作者。書籍【在田中央:宜蘭的青春.建築的場所.島嶼的線條(2017)】、【全球旅店空間設計趨勢 (2015)】共同作者。曾受邀貼身採訪國際知名創新人士,如日本當代建築師偎延吾、「藍色經濟」剛特.鮑利(Gunter Pauli)、西雅圖有機連鎖超市PCC營運長、美國Modern Farmer創辦人、全球500強Zipcar創辦人。

圖片提供:unsplash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