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生活

Posted by | 2023-08-10
東京建築女子風格設計旅店選

東京建築女子第三本書要寫些什麼,幾乎是每個月寫專欄文時都會出現的小煩惱。最初喜歡日本建築的原因,是因為被獨棟住宅設計裡的那些挑戰所吸引,實際住到日本後,對他們的「住文化」產生了興趣,研究、閱讀了書籍後,也在「every little d」每月專欄裡分享過關於日本住文化的文章。第三本書曾想分享日本各種不同的住宿型態,後來想想,自己在工作上經常碰觸到的「旅店設計」,也是「住宿」的另外一種型態。無論是因...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3-07-11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2006年,我時年36 歲,帶著接引廣大青年學佛的夢想,調職到中華佛光青年總團,為期6 年的青年弘法工作,是我修道路上最美的風光,青年的純真、熱忱、勇敢,啟我以人生深刻的省思。 領職青年團執行長的同時擔任佛光會副祕書長,10 月忙完佛光會世界大會,我同祕書長覺培法師談起:「青年要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空間。」如今青年總團在台北道場的8 樓。在青年團,不是我接引青年,而是青年接引青年的接棒弘法。 初到台北...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12-25
導讀 重現被遺忘的聲音地景

導讀 重現被遺忘的聲音地景――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 擅於將科學知識、生態關懷與人文哲思完美結合於著作之中,《森林秘境》與《樹之歌》的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在二○二二年推出了以地球上的自然聲響為主題的新作,《傾聽地球之聲:生物學家帶你聽你生命的創意與斷裂,重拾人與萬物的連結》。哈思克書寫地球的生命史,從「酵母菌細胞不對伴侶歌唱;阿米巴原蟲也不會大...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12-16
七佛之師是文殊,文殊之師又是誰

文殊菩薩 向以智慧著稱,為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之師, 在初期大乘經中,是一位卓越的大菩薩。 然在「文殊法門」的經典中, 卻記載著有三位女菩薩勝過文殊。  在上古印度,印度河谷一帶曾經歷過一段母系社會時期,彼時女性為社會之中堅力量,從生產、戰鬥、祭祀等各方面,都由女性擔任要角,除了由女性出任族長外,崇奉之神祇亦以女神為主,荼羅毘堤族(Dravidians,或譯為「達羅毘荼」)人甚至還建立出梵天女性生殖信...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10-18
深秋豐收季 黃金「杮」力登場!

進入深秋,轉為鮮豔色彩的杮子陸續收成,掛樹的果實受到大自然的祝福日照及雨水充足,今年的果實雖略少但個個金黃飽滿,邀請您一同感受黃金「杮」力!產季率先登場的是嘉義番路及竹崎的完全澀杮「牛心杮」(又名脆杮或水杮)及「四周杮」(又名紅杮),接著由臺中、南投、苗栗、新竹及桃園的「富有」、「花御所」及「次郎」等甜杮,或「石杮」等澀杮品種接力上巿。 杮果可簡單分為澀杮及甜杮,杮果在發育過程中,會產生可溶性單寧...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10-03
你覺得熱嗎?: 你如何評價一盤蛋炒飯

有天到台北辦事,午餐時間循著網路餐廳推薦指南,按圖索驥來到一家藏身在民生社區裡的知名炒飯店。蛋炒飯這種看似簡單的食物對我而言吸引力十足,雖然只是把白米、雞蛋、配料、調味品炒在一起,但要做得好吃聽說有很多密技,例如要用冷飯或隔夜飯才不會太溼太黏、蛋要分兩次炒才能讓每粒米飯都裹著金黃色的蛋衣又可以吃到蛋黃的口感、起鍋前還要用醬油嗆鍋來增添美味及香氣。 「老闆,蝦仁蛋炒飯一盤喔,裡面吃。」點餐後,我望向...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9-16
「活化珊瑚行動」結合科技、保育及社區參與

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與archiREEF合作舉辦以珊瑚為主題的活動,讓5至 12歲小朋友學習珊瑚保育知識。 攜手共建珊瑚之家 於香港南部海域重建本地珊瑚礁 中小學生躍身珊瑚保育大使 香港2022年9月14日 /美通社/ -- 信和集團及香港創新基金聯同香港海洋公園、本地初創企業archiREEF及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今日宣布,攜手推動香港首個跨界別合作的珊瑚保育計劃「活化珊瑚行動」(CORAL...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9-14
海南雞飯誕生地 新加坡牛車水 華人街

新加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相同的華人文化卻因為不同的時空背景,被塑造成一種超時空的風土民情。以主觀來說,新加坡可能是一個比你想像更接近中國傳統的地方。以客觀來說,以小小的彈丸之地卻要包容多元亞洲文化,必定需要寬廣的融合氣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人街,這裡展現了飲食、建築、文化信仰的面貌。 新加坡牛車水(Chinatown)其實就是中國城,早期來自中國鄰近福建的移民,在新加坡開通港...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9-13
夏日炎炎,檸檬消暑正當時

檸檬富含維生素B群、C、E及鉀、鈣、磷、鎂等礦物質,且熱量低,每100克只有33大卡,具有濃烈香氣及爽口酸味,很適合當作飲品,亦可添加於甜點或搭配菜餚,增添食物的風味,讓人在炎炎夏日也能食慾大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為使國人盡情享受當季新鮮營養檸檬的美味,分享檸檬鮮果的挑選與保存方法,消費大眾享受清涼美味的夏季酸甜滋味。 臺灣檸檬主產於高屏地區,栽培品種為'Eureka'(優利卡),與...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9-07
共同抵抗人造合成食物: 錯誤的決策將危害我們和地球的健康 (系列三)

當我們審視合成食物時,顯而易見的這些工業化農牧產品成分。特別是慣行農業種植的豌豆、馬鈴薯、大豆、椰子和藜麥。這些碳水化合物仰賴重加工、單一種植、農化、基因改造、去森林化,如此去提供給全球供應鏈。 然而公司卻堅持聲稱他們植物肉將節約更多用水、種植面積和較少的溫室碳排放。更諷刺的,它們宣稱動物權益。藉由這樣的「漂綠」刻意迴避面對工業化生產造成的環保毒害。 此外,實驗室生產需要大量的生化媒介,這使用了大...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8-27
角落微光—小鎮醫師的故事

愛心平台 上週讀完《聯合報》有關台中「為愛心配對,待用平台啟動」與宜蘭「跟著Q地圖走,待用餐不斷炊」的報導,昨天又看到「串起待用愛心,家扶願當整合平台」,深感台灣不乏愛心人士,卻苦無適當平台奉獻。在此願分享我的診所充當愛心平台的經驗。 診所掛號區旁,我每天放置十二包五公斤重的白米,註明「愛心米」,遇到「福保」(低收入戶無力繳健保費,由政府買單)或殘障患者,看完診後,我習慣低聲問:「送您一包米,好嗎...

Read More
Posted by | 2022-08-22
改善關節痛的新型生活方式

長期受到骨性關節炎之苦? 現在有新型的改善方式,無須用藥就可以緩解! 現代人遇上各式各樣的關節痛,其中骨性關節炎屬於長期的慢性病,主要的原因是骨關節之間摩擦的緩衝物質不斷流失。這些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會造成其他的副作用。 根據2019年骨性關節炎和軟骨期刊表示:「膝蓋和臀部的骨關節炎和致命性心臟疾病有很大的關係」。骨關節炎導致人們不願意活動,衍伸出其他的慢性病,例如肥胖、糖尿病...

Read More
Bitnami